李学军1971年出生于济南,其兄李学全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。从济南市商业学校毕业后,李学军在兄长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微雕艺术,并专攻核雕,曾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活动,与全国的一些工艺美术大师们广泛交流,虚心学习借鉴各种创作技法,使自己的技法日益成熟。李学军介绍,核雕主要分为果核和核桃雕刻,其中果核包括桃核、橄榄核、杏核、樱桃核、杨梅核等,又以桃核雕刻最为常见。题材除了“核舟”外,还有罗汉、八仙、渔家乐、十二生肖、竹林七贤、松下老人等。在方寸之间施展技艺颇为不易,在表面纹理凹凸不平的果核上进行雕刻,难度更是非同寻常。李学全介绍,桃核质地坚硬,而且桃核的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孔眼。因此,在核雕的制作过程中,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,俗话说:“三分手艺七分家什”,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,只需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几分。李学军在创作作品的同时,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要求,不断磨制不同的刀具,目前他已有大大小小各种自制刀具近一百把,用途各异,不仅能提高雕刻效率,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,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,清晰流畅,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。“只有良好的工具是不够的,这就需要创作时依形构思,用行话来说,就是相形见巧、以形施艺。既类同于玉雕中的俏色巧用,又与根雕中的随形而为相似。”李学军说。创作核雕 关键在于意境营造 展示了精巧绝伦的核舟,李学军又取出他历时六个月,在橄榄核上以浅浮雕的雕刻手法创作的《司马光砸缸》,核上雕有司马光、被救小孩及观者共5人,表情神态各异,十分生动有趣。李学军说,创作核雕,关键在于意境的营造,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综合文化素质。在创作时,先根据题材内容,选择可借形造景的果核,然后借势运刀。记者看到,李学军的风格趋于简练,尽可能多见形,少用刀,充分利用果核的原生态势,创作出和谐自然而妙趣横生的艺术佳品。核雕艺术已成为李学军生活的一部分。他把小小的果核当成抒发艺术感受、表达创作理念的载体,更把核雕艺术作为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方式。他说,核雕工艺品寄托着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,在我国古代曾作为装饰品风行一时。近年来,喜欢、了解核雕的人越来越多了。百姓才是最懂艺术的,他们理解作品的语言、肯定作品中蕴含的付出和汗水。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,我都告诫自己不能亵渎自己的作品。”